第(2/3)页 蔡邕看向孙策。孙策笑着点点头。“首相之言,便是我之心声。” 蔡邕点点头。“如此,邕此生无悔矣。当拭目以待太平。” 孙策笑道:“还望蔡公努力加餐,像赵公一样长寿,太平可期。到时候,还要请你再写一部史书,见证这五百年之变。” 蔡邕打量着孙策,微微一笑。“承大王吉言,我一定努力多活几年。” 张纮与孙策交换了一个眼神,会心而笑。 —— 长安的二月乍暖还寒,天子在温室殿接见了杨修。 杨修穿着整齐的官服,三跪九叩,在天子面前行了大礼。 “大将军长史,臣修,拜见陛下。” 天子快步上前,双手虚扶。“杨卿请起,数年不见,杨卿俨然已是一方牧守,弘农杨家后继有人,可喜可贺。杨公安否?最近在忙些什么?” 杨修躬身再拜。“谢陛下关心,臣父母安好,如今闲居太湖,爬梳典籍,欲厘清官制源流,寻证长治久安之道,为天下苍生尽绵薄之力。” 天子兴趣盎然,命人赐座。有侍者取来坐席,杨修拜谢入座。天子问起杨彪近况,对杨彪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再三表示,如果没有杨彪提供的三亿钱,去年的西征不能成行。他对杨彪整理的官制也非常感兴趣,询问进展。 杨修奉上一部官制的文稿,这是杨彪早就准备好的。孙策决定派杨修入朝之后,杨彪就将写好的文稿抄录一份,让杨修带给天子。他已经将自己卖给了孙策,不能再回朝廷,这算是他献给天子的一份礼物。 天子欢喜不禁,爱不释手。“吴侯可曾读过杨公的大作?” 杨修心知肚明,天子问的不仅是孙策有没有读过这部书稿,更关心孙策是不是知道杨彪将这份书稿带到长安。“吴王对这份书稿的进展非常关心。家父每作一篇,必呈送吴王阅览。细说起来,家父之所以有此宏愿,也是吴侯所托。” 天子会意,连连点头。“容朕仔细拜读,再向杨卿请教。杨卿博学多识,想必已经将这部书稿熟记于心了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