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1章 境界-《三国小霸王》
第(2/3)页
郭图皱了皱眉。“君侯何必如此,胜负乃兵家常事……”
“不然。”袁谭摇摇头。“明年就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终止期,如果吴王能顺利达成当初设定的目标,不仅羽翼丰满,而且人心士气大振,我们就再也没有逆转的机会了。只有挫败他的计划,打击中原百姓对他们的信心,或许还有一线机会。”
郭图、沮授互相看了一眼,恍然大悟。他们知道孙策有一个五年计划,是从建安元年开始实施的,据说到建安五年末要实现一系列的目标。一开始听到这些目标时,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不太实际,有好高骛远之嫌,但这几年孙策治下诸州发展的确出人意料的迅猛,那些目标似乎有实现的可能。
明年就是第五年,如果年终上计的结果出来,他们实现了当初看起来高不可攀的目标,所有的质疑都将化为信心,好高骛远自然会变成高瞻远瞩。当然,更大的麻烦是孙策的实力将强到三面围攻也无济于事,没有人能够再击败他。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孙策班师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他将立足于防守,维持住当前的战线,尽可能减少消耗,以确保五年计划能够顺利完成,攒足了实力之后再主动出击。攻守势异,其力三倍,如果深入敌境作战,长途运输带来的消耗更加惊人。就经济而言,防守当然是最好的选择。
孙策是商人之后,执政后又重视工商,做出这样的决定倒也不稀奇。只是他们没想到孙策会因为这个原因班师,一时想得差了,对近在眼前的事实视而不见,反倒是袁谭对孙策更了解,一下子抓住了重点。
即使是现在,他们也觉得不可思议。孙策这么做是为了言出必践的名,还是为了减少消耗的利?两者或不可分,但总有一个是重点。如果是前者,说明三面受敌对孙策的影响很大,可能会让他的五年计划夭折。如果是后者,说明江东的钱粮可能已经无法支撑三面作战的形势。
沮授灵机一动。用兵首重批亢捣虚,孙策的破绽就是他们的机会。当初响应朝廷的围攻之策,就是要让孙策左右支绌,捉襟见肘,只是没想到孙策实力这么强,面对有地利优势的益州还能两路进击,打得曹操狼狈不堪,益州有易手的可能。不过他毕竟还没强到横扫天下的地步,在朝廷主动出兵河东后,孙策不得不将重心转移到司隶。朝廷的计划虽然出现了一些偏差,最终还是实现了预定目标。
“郭祭酒,看来你要重点打探一下孙策治下诸州的田租了。”
郭图抚着胡须,点点头。“不过我还是觉得奇怪。五年计划难道比平定天下还重要?就我目前了解到的信息,除了荆州,其他诸州并无增加田租的迹象。如果行战时机制,征收百姓手中的余粮,孙策应该能供得起二十万大军征战三到五年。行王道,爱护百姓是好事,可先行霸道,平定天下之后再行王道,减免赋税,与民休息,不比僵持对峙好吗?僵持越久,消耗岂不是越多?”
沮授沉吟片刻,眼神微闪,欲言又止。郭图看得真切,忍不住说道:“公与,存亡之际,你我当捐弃前嫌,并力辅佐君侯,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沮授有些尴尬,躬身施礼。“祭酒,授也只是一孔之见,未必能当真。”
“说说无妨。”
“我倒是觉得,王道、霸道也许并不是孙策关注的重心,他关注的可能是士风转换,也就是读书人能否成为他口中的士。君侯,祭酒,何公,你们还记得《士论》中对士的定义吗?孙策所说的士不仅包括文士、武士,还抱括医士、匠士等百工之人。不可否认的是,自从这些人被纳入士,收入、地位提高,这些年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孙策的实力增长如此迅猛,这些百工之士不可或缺。风气所致,如今中原读书人从事这些技艺之事的渐多,不问稼穑,固守君子不器之圣人遗训的渐少。如果有一天,决定战场胜负的主要因素不再是兵力多寡,甚至不是将士的勇猛与否,而是隐在战场之后的百工之士技艺高低,将是何等局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