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洪王子,最近一期的南阳学报收到了吗?” 陈王的次子刘洪连忙拱手道:“还没有,不知有什么好文章?”他曾到南阳游学,拜在邯郸淳的门下,研习了一段时间古文字,初窥门径,只是后来到了长安,这门学问也就放下了,偶尔看些南阳学报而已。此刻杨修见问,想必是又有什么好文章印行了。 “你还记得蜀人李仁李德贤吗?” “记得,记得,他年纪最长,一向爱护我们几个年轻同门,他那一口蜀地官话可是我们最喜欢学的。” “他最近做都讲了,还出了一部书,专论才性,很是受欢迎,最近一期的学报上登了邯郸子叔的推荐语,其中还提到了王子。邯郸子叔对你没有继续学业可是惋惜得很,要不然这部书不会成于李仁之手。” “是吗?这可是好消息,当为李德贤贺。”刘洪一拍大腿,兴致高涨,却又掩饰不住失落。他当然在南阳求学时,对才性这个话题可是最感兴趣,也和李仁讨论过多次,虽说还没到著书立说的地步,却也是小有研究,李仁当时的水平还不见得就比他高。现在李仁居然著书立说,而且得到了邯郸淳的推荐,在学林留名,他多少有些羡慕。 “李德贤不是最聪明的人,但他坐得住,数年如一日,一直在南阳郡学做学问,成就斐然。再过几年,就算不能升任南阳郡学祭酒,回益州做一个郡学祭酒也是绰绰有余的。” “是啊,是啊。”刘洪随口应了两声,自觉失态,连忙收起笑容,看了父亲刘宠一眼。刘宠却不动声色,恍若未见。 宾主坐谈了一会,杨修起身告辞。刘宠命长子刘浩送杨修出门。刘浩与杨修来到门外,正准备拱手作别,杨修突然问道:“世子,听说年前有人为清翁主提亲,可曾下聘?” 刘浩苦笑了两声。“杨长史的消息真是灵通啊,连这都知道?” 杨修笑笑。“怎么说呢,虽然贤父子明哲保身,与大将军府素无来往,可是吴王兄妹却一直感激大王的授艺之恩。三将军时常有消息来问,尤其是听说清翁主未有佳偶,很是关心。恕某直言,清翁主可是去南阳染过新风的人,她在长安怕是难找到投契的夫婿。” 刘浩眼神微动,欲言又止。他有两个妹妹,长妹刘清当年随他们兄弟去过南阳,见识过孙策的新政,对男女平等尤其中意,后来又读蔡琰的《士论》,一心以女士自居,最讨厌那些天天把男尊女卑挂在嘴边上的人,多次与人发生争论,以至于现在二十出头还没人上门求亲,已经成了笑柄。杨修这句话提醒了他,刘清在长安怕是很难找到佳婿,要想找到让她满意的人,还是回中原更好。孙策麾下多有青年才俊,如果能在其中挑一个做妹婿,也是一个机会,将来新朝鼎立,他们也不愁富贵。 杨修今天来拜访,示好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刘浩拱拱手。“多谢长史提醒,请长史转达我父子对吴王及三将军的问候。” 杨修拱手还礼,上了车。刘浩站在门前,看着杨修的马车渐行渐远,眼神闪了闪,转身进门,匆匆来到堂上,刘宠与刘洪正在商议,母亲陈王后和妹妹刘清也在。刘清上前拽着刘浩的袖子,急切地问道:“杨修走了?他有没有说要去谁家?” 刘浩诧异地看着刘清。“你想做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