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62章 蠢到无药可救-《丰碑杨门》


    第(1/3)页

    杨七抬手制止了这些人上前套近乎,他说道:“先看呼延伯伯的伤势……”

    “对对对,快让大夫给瞧瞧。”

    家将们让开了一条道,随军大夫上前开始为呼延赞诊治。

    望闻问切,一番诊断过后,随军大夫皱着眉头站起身,对杨七拱手道:“呼延将军身受重伤,高烧不退,很凶险。”

    杨七皱眉道:“具体凶险在哪儿?”

    “高烧!”

    随军大夫郑重道:“呼延将军身上的伤势好处理,可是高烧却很致命。一旦拔出了箭矢以后,高烧不退,那很有可能就会一命呜呼。”

    “怎么会这样?大夫,你可得救救我们家主。”

    家将们一听这话,急了,纷纷焦急的开口说话。

    杨七低声喝斥了一句,“都别吵了。”

    家将们立马闭嘴。

    杨七面色凝重的看着随军大夫,问道:“这一次出来的时候没带退烧用的草药?”

    随军大夫苦着脸摇摇头,“没有……”

    “没有其他办法了?”

    随军大夫迟疑了一下,说道:“属下有一套针灸的法子,可以试一试。但是这法子只能延缓高烧不退的症状,并不能根治。所以,想要解决呼延将军高烧的问题,还得用药。”

    杨七沉吟道:“你看这样可好,你先帮呼延伯伯取出箭头,然后用针灸的法子稳住他的伤势,我让剩下的人去采集你所要用的草药。一旦草药到了,你就帮呼延伯伯配药煎药。如何?”

    随军大夫点点头,叹气道:“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了。”

    随军大夫列出了一个草药清单,都是一些寻常的草药,在山上就能采到。

    杨七打法了呼延家家将们去采药,自己留在山洞内陪着随军的大夫诊治呼延赞。

    呼延赞的伤势并不算太重,只是有些失血过多,所以才导致了昏迷了过去。

    “侯爷,属下要帮呼延将军取出箭头,你过来帮忙脱掉他的衣服。”

    随军大夫从药箱里取出了一盏陶瓷制作的酒精灯,点燃了以后,在上面灼烧隔开伤口用的刀具。

    杨七上前帮呼延赞宽衣解带。

    呼延赞很壮实,套着一层厚实的盔甲。

    若不是杨七天生神力,还很难轻松的脱掉他的衣服。

    望着光秃秃的呼延赞,杨七和随军大夫明显有点愣。

    “这是有多爱纹身……”

    杨七嘴角抽搐了一下,嘀咕了一句。

    杨七也知道宋人喜欢纹身,而纹身在宋朝并不受到歧视,也没有人把它们和不良少年联系在一起。

    江湖豪客们喜欢纹龙蛇虎鹤豹,青楼里的清倌人们喜欢纹上一两多芍药、牡丹、豆蔻、石榴等鲜花,文人墨客们喜欢在自己身上纹一些经典诗词、名人画作等等。

    总之,在宋朝纹身,那是一件很时尚的事情。

    可是像呼延赞这种满身纹着汉字,连一块好皮都没有的人,杨七还是第一次见。

    而且,呼延赞身上从头到尾,基本上纹的就是两句话‘忠肝义胆,赤心杀贼’,‘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

    事实证明,呼延赞作为一个降将能在大宋混的这么如鱼得水,不是没有道理的。

    虽然他是一个粗人,可是粗中有细。

    他知道皇帝要什么。

    但是忠心这种东西,有没办法拿出来给人看。

    他索性就把忠心摆在身上。

    皇帝要是真怀疑他的忠诚问题,想一想他这一身的刺青,也会犹豫许多。

    相比而言,老杨就逊色多了。

    随军大夫手里拿着小刀,愕然的看着呼延赞满身的刺青,“侯爷,这……不好下刀啊……”

    杨七苦笑道:“你只管下刀,不论出了什么事儿,我都不会怪罪你。”

    随军大夫为难的点了点头。

    他先用三根银针封住了呼延赞的穴位。

    然后开始帮呼延赞割开了伤口,取出了箭头。

    忙活了半天,取出了呼延赞身体里的三枚箭头,又清洗缝合了伤口,上了一些上好的金疮药,重新帮呼延赞包扎好了伤口。

    不得不说,随军大夫在外伤方面果然是专业的。

    虽然只在大同书院医学院内培训了两年,但是已经隐隐成为了一个处理外伤的高手。

    在处理伤口的中途,呼延赞疼的醒过来了两次,最终还是晕倒在地上。

    主要是呼延赞身上的纹身很妨碍随军大夫缝合伤口。

    他中间缝错了一次,又拆了几针,重新缝合。

    处理了呼延赞身上的伤口,随军大夫取出了三根很长很粗的银针,对杨七道:“虎侯,属下要帮呼延将军退烧了。”

    杨七点了点头。

    随军大夫之所以告诉了杨七一声,就是要让杨七看着点,真出了什么意外,可不怪他。

    杨七仔细的观看着,看着随军大夫分别在呼延赞身上的合谷、曲池、大椎三穴位分别用针。

    待到随军大夫在呼延赞身上施过针以后,杨七抬手摸了摸呼延赞的额头,略带惊愕的道:“真的没有那么烫了,没想到你还有这本事?”

    随军大夫羞涩的一笑,谦逊道:“这不算什么本事,属下祖辈中有人是针灸大家,祖传了一套针法。时间久了,失传了不少。到了属下手里,就剩下这三针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