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文人、文臣们还处在震惊和哀嚎当中的时候,燕京城的百姓们惊呼一声,犹如一阵风一样的向四处奔走而去。 选官制度的倾斜,代表着很多很多。 至少,现在百姓们心中觉得,能考上圣旨中提到的那几所大学堂,就代表着有资格做官。 人情社会是我国社会的一大特点。 谁都希望家里能出一两个官员,他们遇事以后好有些照应。 在古代以宗族为体系的生活中,百姓们把这一点发挥的淋漓尽致。 百姓们一哄而散。 徒留下了文人、文臣们孤零零的愣在原地。 自有科举制度以来,文人们就像是得到了上天的照应,一路横行无忌。 科举制度说是在天下间选有能之士。 可实际上,最先进入朝堂的一批文臣们,他们会不同程度上的培养一大批的末学后进,成为他们以后辞官以后,继续富贵下去的桥梁。 甚至,有些文臣,利用职权之便,干脆直接让家中子弟去参与科考,混一个功名。 百姓们皆以为科举是一个很公平的制度。 然而,科举并不是一个很公平的制度。 至少在文臣们把持宋朝科举的时候,科举制度就一点儿也不公平。 每次宋朝朝廷科举取士,录取的人数仅仅只有三百多人左右。 而在这些人中,除了极少数的真正才华横溢的人用来充门面外,剩下的大部分人其实都是通过各种人情关系或者是送贿赂买来的功名。 这几乎已经成了宋朝官场上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纵然是皇帝看到了,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实在是牵连太广,几乎每一个文臣或多或少都有参与。 皇帝也没办法下重手。 因此,宋朝的科举制度,看似是在向天下取士三百多人,可实际上,天下云云学子,能拿到的名额,却仅有十到二十多个。 这也是杨七为何非要跟儒家过不去的原因。 他本身就是从科举场上走了一遭的人,对这些个弊端,自然了如指掌。 杨七一言几乎断绝了科举路。 这让文人、文臣们难以接受。 因为杨七不仅断绝了他们的科举路,同样也断绝了他们的富贵路。 一些心如死灰的老文人,差点没一头撞死在宫墙上。 另一位领头的人在这个时候,苦着脸看向了王旦。 他需要王旦拿一个主意。 王旦眼看着所有前来请命的文人们以一种莫名的眼神看着他,他后背有些发汗。 那种眼神他能感觉到是什么意思。 这些被他蛊惑而来的文人们,心里都有怪罪他的意思。 若不是他蛊惑大家过来请命,也许就不会发生被断绝仕途的事。 文人们心里怪罪王旦,王旦也很无奈。 他也没料到杨七如此刚烈,如此狠辣。 眼看着文人们看自己的眼神越来越危险,王旦知道,这个时候他必须该说些什么。 “咳咳……” 轻咳了一声,王旦沉声道:“诸位,陛下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感觉到了诸位给的压力。眼下陛下暂停了科举,天下文人们皆无晋升之路。 到时候,他们势必会狠上诸位。 被天下文人们狠上,会有什么下场,想必诸位比我心里更清楚。 事到如今,你们看着我也没有用。 唯有以死相谏,劝陛下收回成命。” 这天底下,没有人是傻子,更没有人会一直被蛊惑下去。 许多的文人们已经感觉到了自己上了套,他们对王旦怒目相向。 可是仔细想想,如今他们劝谏不成,却惹了一个大麻烦背在了身上。 唯有王旦的建议,才能帮他们甩掉大麻烦。 有人恶狠狠的瞪了王旦一眼,低声嘶吼道:“你狠……” 丢下了这两个字,汇聚在皇宫门前的文人们,开始继续请命。 一个个言辞,远比刚才犀利的多,也激进的多。 人群外,向家大郎早就看傻了。 如今他要是还看不出自己被王旦忽悠了,那他十八岁的年纪就白长了。 他总算聪明了一会,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悄悄的往后溜走。 绕过了皇宫边上一条狭长的巷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