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种桑养蚕-《帝国吃相》
第(3/3)页
“这种事天下到处都是!”江楚星在旁边摇头说。
“二兄说的是,徐郎无须叹息!”江楚月真的如同一个小媳妇一般轻声安慰。
陈旭轻轻看了江楚月一眼,然后看着凉棚下的摆放的十余个蚕匾和三个衣衫破旧的孩童,从衣袋里掏出一枚五十钱的八卦通宝递给农妇说:“多谢你的水,这些钱你留着,我等打搅了,告辞!”
农妇呆愣愣的拿着一枚崭新的紫色钱币,满脸泪水的看着陈旭等人出了院子策马而去,很快消失在芦苇和桑田之间。
天下凄苦之人何其多,光靠陈旭一个人也解救不完,也解救不了。
因此陈旭也不会给她几百几千钱来装阔绰。
他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去改革,改变这种平民种田养蚕却仍旧贫苦的生存状态,推动商业改革只是加快物产流通的方法,商业发展带动农产品的增值,但这种联动在一时半会人还看不到太大的效果,最主要的是还需要改变官府对于农民这种畸高的税收压榨和各种徭役,降低农税,废除徭役,允许农民自由出售他们的一切物产,让农民获得本该获得的利益。
如果放开丝绸的民间买卖,允许富豪商贾穿戴丝绸,废除严格的等级观念,丝绸的价格必然会水涨船高。
但这个任务却任重而道远,起码也是在数年之后了,像这样的家庭不知道究竟能够坚持多久。
还有就是如果不改变这种近乎于原始的桑蚕养殖和纺织方法,一年光靠手工织三五匹绢是绝对无法富裕起来的,一旦农妇病重,这个家庭瞬间就会破产,三个孩童也会沦为孤儿。
看来发明织机的事要提上日程了。
陈旭决定这次回咸阳之后就安排科学院的匠工开始研究纺织机甚至是提花机,甚至是还可以在报纸上登载刺绣的工艺,让这些普通的蚕农可以学会更多的技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获得更高的收入。
纵观后世的中国历史,唯有宋朝是农商环境最为宽松的,无论是商业、农业、手工业和大规模的工矿业都在宋朝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而宋朝也是中国封建时代最为辉煌的时期,文化、经济、教育等水平达到了华夏发展的顶峰,其得益于宋朝历代君主主张的轻徭薄赋和重视农商的理念,无论农税还是商税都非常低,由此带来的就是宋朝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因为交易需要大量的钱币,因此促使银子开始成为主流货币,甚至还诞生了人类最早的纸币交子,而从宋朝开始,海外贸易也开始蓬勃发展,中国人的视野开始扩展到日本和南洋甚至更远的印度和罗马。
宋朝的税也是历朝历代最低的时期,农税二十税一,商税五十税一,即便是加上其他的苛捐杂税,也远远低于其他朝代,正史记录不好去讨论,毕竟说什么都会有人反驳,但通过历史小说就可以看到宋朝民间的富裕程度,水浒传中买烧饼的武大郎就可以临街有一套两层带小院的大宅,而且特么的还能娶到一个美的让人掉牙的老婆,藏富于民不是说说而已,包括宋江这种小吏出手都非常阔绰,江湖号称及时雨,看见谁都可以撒钱救济,而水浒传描写的时代已经是宋朝开始崩溃的时期,但民间依然富得流油,之所以江山摇摇欲坠,还是在于朝廷的腐朽和官吏的腐败,加上重文抑武导致军备不够强大才导致灭国。
而大秦眼下商税最高达到四比一,农税乱七八糟加起来几乎达到甚至超过六成,为了支撑大秦的军备和建设,民间承受了极其沉重的负担,国强民贫就是眼下的格局。
眼下大秦已经干掉了威胁最大的匈奴和东胡,基本上外部威胁已经扫除,没有宋朝那种辽金夏吐蕃等异族环伺的局面,周边已经非常平稳,需要效仿宋朝执行轻徭薄赋的政策来修生养息,让民间富裕起来,国家才会繁荣稳定。
还有一点就是大秦眼下地广人稀资源充足,人均可分配的资源远远大于后世的唐宋元明时期,只要足够勤劳,人均可耕地面积简直大到无法想象,短时期之内绝对不会有农田不够分配的地步,因此也不会因为土地大量集中产生农民和地主阶级的尖锐矛盾。
因为土地问题是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最主要的刺激因素。
但这个因素在大秦不可能出现。
沉重的税负和徭役才是大秦崩溃的主因。
推广新式耕种,推广钢铁农具,推广新的商业理念,减轻赋税刺激民间发展,才是大秦能够坚持下去和繁荣发展的唯一道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