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4章 一个德行-《帝国吃相》


    第(3/3)页

    或许,这一切都是他故意安排的。

    站在船舷的甲板上,阿西娅咬牙切齿的看着手中一面断柄陈旧的玻璃镜子,仰手想丢入海中。

    “新娘嫁人了新郎不是我……”

    突然脑海里想起不久前在咸阳东门外的河滩上陈旭唱的那一首奇怪而奔放的身毒歌曲。

    “难道他是在向我暗示什么?”

    阿西娅犹豫再三之后脸颊上微微泛起一抹红晕,仔细的将镜子贴身收好。

    ……

    四月中旬,进入盛夏的南海诸地越发炎热,大海也东南风急海浪渐高。

    远隔大秦万里之外新建的大魏两郡草木繁华瓜果累累,新都梁城四周大片的稻谷已经开始泛出金黄,经过几个月的经营之后,开春播下的稻谷第一次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因为南海诸地一年四季气候炎热潮湿,到处都是密布的河网和沼泽水塘,因此这里非常适合栽种稻谷,而这里的稻谷和大秦南方有些区别,当地土著言说一年可以收获三次,虽然耕种不得其法,都是和大秦以前一样刀耕火种,胡乱圈一片湖滩撒种等待,然后望天收,但这里的气候和条件决定了这种种田方法是有效的,只要播种就有稻谷收获,只看多少而已。

    眼下公孙北雁不光带来了大秦先进的工业文明,也带来了大量的书籍和各种农耕和畜牧经验。

    在大魏朝廷的指导下,当地土著被强迫耕地除草播种插秧,短短三个月,开垦的数万亩稻田便喜获丰收,按照户部农业官员的判断亩产至少在三石以上,而且未来还能再次收获两次,虽然再生稻的产量会有所降低,但最终全年亩产稻谷至少都在六石以上。

    这个产量足够媲美大秦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精耕细作的农业方式。

    要知道跟随公孙北雁而来的大量追随者和方士墨徒都不擅长种地,只是通过收集而来的大量报纸和农业书籍在指导农耕,而这些几个月前都还是半野生状态的丛林野蛮部落连话都说不抻抖,文字更加没有,交流都是拳脚棍棒和嗷嗷乱叫的手脚比划,耕田种地的水平可想而知。

    但就是在这这种惨不忍睹的耕种水平下,亩产突破六石的产量,也还是将公孙北雁等一群人惊喜到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