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为什么不叫大宋?毕竟宋朝就那么大点,叫大宋的话韩味儿有点重了。 “是吗?”一听“唐诗”李世民一下子就来了兴趣,或许这是所有皇帝的共同爱好。 但话又说回来了,李世民作诗的水平可比印章帝强上无数倍,至少还能为后世留传一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当然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都是那个时代的人物。”李清拍着胸脯给李世民打着包票,“还有许多留名千古的大诗人,比如王昌龄,高适,贺知章,用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真的?”李世民龙躯一震,“我大唐文道竟昌盛如斯?” 由不得他不震惊,从古到今几千年,也没见谁冠上诗仙和诗圣的称号,可短短一百年后竟然有后人获得如此殊荣,这也侧面说明了他们的水平。 说到这里,李清不由得寻思挫宋倒真不愧是挫宋,同样是边塞诗,人家大唐的边塞在天山,在漠北;大宋呢?在特么大散关。 “兄弟我骗过你吗?”李清心想老子他妈当年上学背的诗百分之八十都是你大唐的,尤其是李白和杜甫! 你说你没事儿写那么多诗干嘛?干嘛? 为了让自己的话更有说服力,李清亲自给李世民背诵了一遍李白的《上李邕》和杜甫的《望岳》。 “好!好诗啊!”李世民双目放光:“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大唐男儿,就当有此气魄!” “贤弟!朕要见此二人!” “放心吧李哥,不光你想,我也想见见他们俩。”李清磨着牙不怀好意地笑着。 “怎么,贤弟和他二人有仇?”李世民看出李清那老六的神情,笑着问道。 “那倒没有,他们俩也算是我的熟人。”李清呵呵笑着说道。 的确是熟人,尤其是杜甫,上学的时候可没少被他的三吏三别折磨,更别提他的绝句,五言七言律诗了。 李世民当即便起身说道:“那还等什么,宜早不宜迟,咱们赶快出发吧?” “我想想……”李清稍稍思考一下该去哪个时间,既然散心的话,那就要挑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点,天宝十四年就不错。 想到这里,他便笑着和李世民说道:“那咱们就去天宝十四年吧,天宝十四年的三月。” 第(2/3)页